公司动态
服务客户
中建集团 鲁能集团  西藏电力  山东大学
济南大学 南益地产  绿地集团  华润地产
三庆置业  山东国税  鲁商集团 重汽集团
火炬地产 保利地产   孔子文化 伟东置业
西城集团  四建集团 三建集团  中海置业
济北经济开发区  杭州湾开发区  ········
联系我们
电话:+86 0531 88811707
传真:+86 0531 82709219
手机:18663766900
          18653170369             
          15562491573
点击跟客户交谈 929685577
E-mail:huachendiaosu@126.com

观点及技术交流
雕塑:是指以立体视觉艺术为载体的造型艺术。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铝、玻璃钢、砂岩、铜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以下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侵犯您的权利,可联系我们删除)

华宸雕塑 - 观点

尊重•融合•和谐——浅谈城市公共雕塑创作的生态观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促进了城市公共雕塑的建设与发展,带给雕塑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而城市公共雕塑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点精之笔,那么城市雕塑的创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今,当人类把日益改善生态环境当作人类共同生存的目标和使命时,探讨城市公共雕塑创作的生态观,探究城市公共雕塑创作中对社会生态、环境生态和精神生态应持什么样的态度?是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事,也是雕塑艺术家文明素养的表现,是雕塑艺术创作中必须修炼的思想境界。
一、城市公共雕塑的创作对社会生态的尊重
(一)
    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公共环境的完善与建设,城市公共雕塑的作用日益突现,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也犹如“上帝之手”,承载着太多的使命与责任。
    城市公共雕塑的创作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独特个性、地域审美差异和历史文脉,明确地域的城市文化生态,对城市生活有深刻的人文体验,作品与所在城市具有一种文化或精神上的亲和性,实现作品与公众对话、交流的关系,以表现城市公共雕塑对社会生态中的城市文化的尊重。
    城市传统历史文化应是创作中限定因素之一。任何一座城市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历史传统,而在每一座城市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厚的人文历史与典故。即便是一座崭新的城市,在它的脚下也自然地浸染过历史先民们的血汗,也一定流传着从古到今一直流传着的历史故事,抑或其本身也许正是一片著名战役的古战场。如深圳老商业步行街改造,在建筑复建中原有的古建筑的元素所存不多,一幅当年实街实店实业的商业市井景象的大型浮雕《老东门墟市图》,把今天的公众拉回到昔日的繁华岁月中;又如深圳龙岗新生村红花岭是东江战士决胜战场,雕塑《英勇战士》把龙岗公众蕴藏内心久远的情感和怀念表达了出来,也给后人纪念与缅怀,提供了景仰的形象。
    城市的地理环境也是雕塑创作应该尊重的因素之二。如城市的独特区位、城市习俗、城市建筑、城市景观等等,均是城市的地域特点,城市的独特面貌和环境是不可模仿和复制的,这是唯一性的因素,正是我们创作个性发展的方向。
    城市的人文环境是雕塑创作应该尊重的因素之三。人文环境涉及到一座城市民众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乃至一座城市居民们的休闲、聊天、购物、交流、交通、语言、服装等诸多生存境况的方式,他们体现了城市的性格,也是其他城市所不具有的特色,这对于我们来说都应是需要考虑的限定性。
    公众的审美心态、艺术取向是雕塑创作应该尊重的因素之四,城市公共雕塑应与公众的审美心态、艺术取向相一致,这并不意味着拆衷了雕塑艺术的品质,而是重现雕塑与环境、大众的和谐与亲善,重现雕塑与历史文化诗意的综合与联想,充分表达历史人文内涵,成为城市的标志式符号,也起到装饰、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艺术家选取最恰如其分的艺术语言,使雕塑本身的形式与内容同客观的历史文化环境、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融合得天衣无缝,我们的基本责任是城市公共雕塑与城市的整个环境、历史、文脉对话,给市民提供一个彰显公共意态,维系都市情感,融汇多元文化,营造和谐民主的精神空间。
(二)
    城市公共雕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应该包括了地域性、时代性和文化积淀,无论是抽象的、意象的和具象的都应该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观赏价值,它代表了一个城市在历史的演变和发展进程中各个时间段的记载,是一部城市发展史的形象代言人。
    纵观世界范围,著名的文化名城都有其地域特色和文化定位,以及最具形象代表的标志性雕塑,如一提到巴黎,必然会联想到埃菲尔铁塔;一说到纽约,就会想到自由女神雕像;一提到丹麦哥本哈根,必然会联想起海的女儿;一提到广州,就会想到五羊雕塑。
    城市公共雕塑创作应充分尊重社会生态,提炼城市精神,凝聚市民情感。力求作品内涵与城市的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相谐调。把城市中的典型传说、城市精神等用雕塑来点醒主题,使之便于理解。如深圳市政府门前的“拓荒牛”,代表了深圳开拓奋进的城市精神;珠海海滨的“渔女”,手托珍珠自海上升起,传神地再现了珠海美好的城市传说。这些成功的雕塑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广大群众认可,成为城市的象征,标志着一个城市在城市公共雕塑方面的水准,也体现着城市精神文明所达到的程度www.sdhcds.com。
二、城市公共雕塑应与环境生态相融合
(一)
    城市公共雕塑作品的创作,首先必须在深刻理解特定环境中自然界的生态规律和美感的基础之上,力求达到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效果。
    城市公共雕塑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形态,放在特定环境中,就要和周围一切——地理、建筑等因素发生实际关系,受到各种环境的制约,因为你既不能改变自然景观,也不能改变周围的空间和建筑的样式,因此雕塑必须既服从环境的制约,又要与环境“和谐相处”,使雕塑与环境互动并有机融合。作品的创作必须考虑题材、风格、尺度、材质方面与特定的环境因素相辅相成、融为一体,雕塑造型、体量、空间特征、色彩关系、尺度变化等形式与特定环境格局、规划、地理条件、空间形态共同构成整体环境中的造型美,创造一个同构、和谐的环境,使作品在环境的基调上产生审美效应。
    城市公共雕塑在与环境的协调上应把握以下要点:
    城市公共雕塑设置的位置、内容形式、体量尺寸、色彩肌理应与周边自然环境、建筑造型及雕塑影响力范围的基调相协调,使它成为自然环境、建筑环境和城市环境序列化的一部分。
    城市公共雕塑在城市整体布局的风格,应与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建筑、街道的特色相协调,它必然受到既定的风格和诸多环境条件的限制,而注重主从关系与重点的把握,充分体现自然美景,物景空间的协调。
(二)
    城市公共雕塑在创作中应本着与生态的融合的态度,取得相互开放、相互依赖、相互生发的互动关系。如北京步行街拉人力车的雕塑,车上坐上即时行人,正好构成一幅过去、现代和今天超越时空的有趣场景,由于人的互动而使雕塑与空间充荡着生命的律动而融为一体。
    雕塑家还可以通过借景成形、氛围营造、心理诱导等手段来达到借景生情与景互映的审美目的。如日本雕塑家关根仲夫作品《空像》,借助不锈钢镜像映照,把四周的天空、树木、人物映射到作品上,使单纯的形体变得内容丰富,让环境和作品彼此介入,相得益彰。
    著名设计师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改建工程地下入口,造型源于古埃及的方锥形金字塔,结合极具现代感的玻璃材质,既象征了人类古老的文明传统,又赋予了作品全新的前卫气息和工业时代的美感,不愧为雕塑与现代都市环境完美融合的典范。
(三)
    在城市公共雕塑的造型创作上,如何与生态环境相融合,我们可以从大师摩尔身上汲取经验。他善于从自然环境中提取创作元素,除了人体之外,他还喜欢从骨骼、贝壳、树根和孵形等生物形体中寻找抽象造型的依据。因此他的作品不论如何接近抽象,却比某些较具象的作品远为有力地表现了一种动物的生气。摩尔那些安置在蓝天白云之下的雕塑作品,就像是自己从大地中生长出来的生物,洋溢着与整个大自然息息相通的生命气息。摩尔说,“对我来说,雕塑蕴含生命的动力,有机的造型尤其感性,能传达感情和暖意。”他有超现实主义抽象变形手法,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的温和柔情,表达了他对人本主义的坚持。城市公共雕塑创作可以利用各种艺术手段,使雕塑在自然生态和环境生态中创造出和谐的空间氛围,成功的环境雕塑总是和环境对话、融合,共同构筑浓厚的精神气氛,让环境中充满着生命的张力。
    城市公共雕塑与生态环境共生关系,还可以体现在材料选择和技术运用问题上。以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出发点,对资源材料紧凑合理运用的态度,保持它的宜人性,在创造空间中,使人们在其中找到舒适感,让城市公共雕塑与环境,构成异质共和之美,在融合中共生,在人与环境双方对流中步入融汇与共的审美境界,在与环境共融中,达到“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
三、城市公共雕塑在精神生态中的和谐作用
(一)
    由现代文明造成的人为环境文化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对抗,也以冷漠的理性和狂热的占有欲把人情味排挤到最偏僻的角落,激烈的社会竞争简化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物欲文化严重侵扰了人的健康心态,使人迷失了精神家园,处于一种精神生态失衡状态,人们在冷漠和威胁的同时,开始怀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纯朴与自然。
    早在七十年代初比利时生态学家迪维诺就提出了“精神污染”的概念。解决这些精神的生态危机,发挥城市公共雕塑的艺术功能,是对治方法之一。要求雕塑家有责任营造一个和谐安宁的空间环境,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让人们在环境日益恶化的都市,感受到自然与人的和谐,从日常的琐碎与分裂状态回归到完整和谐的境界,以艺术美来进行对人的认识、教育、审美和心理调适功能,来达到符合人与自然关系的精神生态优化。
    雕塑可以通过造型等表现形式与环境形成的秩序感和韵律感等形式美感的创造,符合了人的视觉需求,有利于安抚都市人的心理紧张,使人心理能汲取单纯、安祥、永恒、合理的自然美,感受生命的美好,给予疲劳的都市人心灵的关怀。
    城市公共雕塑的创作,要充分考虑公众意志与理念,体现人文关怀,体现民意,让公众在审美中融合其中,人、雕塑、景观的距离将会完全消失。
    城市公共雕塑在创作时,应该重视作品的伦理内涵和精神陶养作用的和谐作用,用中华民族传统的仁爱精神所成就的生命情趣,去矫正由于城市生活的喧嚣和污秽所给人们带来的生命焦虑,创造出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特色的城市雕塑艺术。
(二)
    在城市公共雕塑在筹划创作前,政府与公众都寄予了一贯的价值期待:反映社会发展主旋律,表现时代精神、美化环境、陶冶公众情操。除此之外,公众更需要真正具备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协调性,具备与其城市的发展,与人的精神要求相和谐的艺术作品。
    城市公共雕塑力求治愈城市与自然之间不断扩大的物质和心灵的创伤,同时依据不同的时代特色,调节精神生态的需求。美国纽约街头雕塑的转变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前,纽约街头充斥的是英雄、伟人、政治家的雕塑,南北战争之后,平民百姓形象开始成为雕塑的表现重点,百姓日常生活场景、轻松幽默的主题及动物题材构成纽约都市雕塑的主体,这一转变一方面反映了精神生态的变化,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越来越紧张、压迫感越来越深的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需要无论在体量还是题材上能使人觉得亲切、放松的作品。的确,在日益异化的大工业进程和日益冷漠的人际关系中,艺术作品应该使人回归自然、纯朴的态度,使人的生活更富有情趣。
    城市公共雕塑的创作还必须遵循公共属性,使作品能融入公众的群体之中,成为一种文化沟通与精神的激励,也表现了作品对公共想象力的培养和公众民主性的培养,尽管每人对公共性的理解有差异,但自由和交流是精神和谐必需的基础。
    城市公共雕塑通过对社会精神生态的和谐调节,以艺术语境浸润心灵,以文化内涵提升品格,为公众塑造最有亲和力的生态雕塑艺术,彼此共生。
 
    因此,我们每一个雕塑家均肩负着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精神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和谐共生的责任,树立城市雕塑创作的生态观,形成在当代生态文化观念层面生长出来的与生态观念发生共振的思维方式,体现了生态文化与雕塑艺术的共生、互融与共享。
    参考文献:
    1、生态雕塑                              广林茂          山东美术出版社
    2、城市公共雕塑的和谐性                  周 密          雕塑2006.5
    3、现代环境雕塑与环境                    金国胜          雕塑2004.6
    4、城市雕塑中的抽象作品                  王景慧          雕塑2002.2
    5、城市公共雕塑与城市文化                孙振华          雕塑2005.3
    6、中国城市雕塑三思                      王旭东、陈 星 雕塑2006.1
    7、雕塑景观——公众零距离                曾 岳          雕塑2002.3
    8、论城市雕塑的唯一性、地域性、时代性    蔺宝钢          雕塑2003.2
    深圳市技师学院应用设计系 郑 萍



版权所有:
山东华宸景观雕塑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104国道坡庄段   Email:huachendiaosu@126.com
TEL:0531-88811707  82709216 
鲁ICP备10014555号  网站制作优化 :中国互联